關於這樣漫無目地的放逐還有多久?
在生活中放逐自己,不想關心,不想真的碰觸任何事情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像過了半年了,又好像只過了半天。

好像好了,又好像更糟。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父母的問題要小孩來解決?

為什麼人生會有這麼多這麼煩的事情?

文章標籤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的很煩耶!

我已經很努力了,但是還是不夠,總是有一些小事情讓一切無法100%完美,然後就會很想死。

文章標籤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陰雨不斷的禮拜天,我斷斷續續讀完了櫻木紫乃的《皇家賓館》。這本獲得直木賞的作品,由七個短篇組成,每個短篇之間有著巧妙的關連,以非常耐人尋味的順序排列,讀完後有種「人生苦樂,不勝唏噓」的灰暗心情,然而在這個灰暗中又能看到人性的溫暖,是非常優秀的作品。

  看書名與簡介,會以為這是本香豔刺激的官能想說,讀了以後才發現,性在書中只是作者揭露生命本質的一種途徑,性帶來的愉悅背後也許只是空虛,就像在光明的希望背後,有的只是更加濃烈的黑暗與絕望。最喜歡的一篇是《老師~》,雖然這篇也許是所有故事中最絕望的,但是其中卻有種黑色幽默:主角野島是一名高中老師,不意間發現妻子與自己所敬重的校長有著長達二十年的私情,這位校長同時是兩人的介紹人。最悲慘的是發現自己沒有一處比的上妻子的外遇對象,五年的婚姻生活怎麼敵的過高中時代就開始且持續長達二十年的感情?回想過去的婚姻生活甚至感覺妻子根本沒有愛過自己。在自我放逐的離家旅程中遇到了自己班上的學生真利亞,真利亞被父母拋棄無家可歸,整天只能穿著骯髒的衣服與鞋子流浪。同為天涯淪落人的兩人就這樣游蕩著到了《皇家賓館》,最後的結局由其他章節暗示兩人是手牽著手衣著整齊的在床上死去,因而被外界認為是殉情。這個故事真太悲慘了,但是不知為何其中有許多片段總是讓我覺得很幽默,可憐的主角野島明明處在絕望的境地,可是卻有種惹人憐愛的呆傻,心中喪氣的自白每每被真利亞三八的「老師~」打斷,真利亞可愛的地方就是明明處境很悲慘,卻還是能夠展現天真與青春無敵的死皮賴臉,配合野島那種覺得自己很沒出息的無奈,其實是很可愛的,如果他們能夠不要那麼快做出結束生命的決定,也許有機會遇見真心愛他們的人,然而這又是另一個不了解他人內心所苦的錯誤希望了。

文章標籤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一直都很喜歡讀心理治療師寫的書,比較專業的說法可能是精神科醫師,但我比較崇尚其中用諮商方式治療病人心理疾病的專業,所以自己下意識都稱他們“心理治療師”。最令我著迷的應該是歐文亞隆,他所有的著作我都讀過都非常喜歡,特別推薦《叔本華的眼淚》。好,回歸正題,《心靈地圖》這本書算是一本淺顯易懂的心靈叢書,但書的前半缺乏實例而充斥方法論的寫法令我有種被說教的感覺,有點像某位人生經驗比較豐富的阿伯在教導我正確的人生觀。後半段越讀越開闊,個人也覺得作者越來越誠實,加上很多他執業遇到的病人實例,讓我喜歡上這本書。因為要說完整個內容是不可能的,我想紀錄一下作者令我覺得觀點“不謀而合”的部份:

  1. 宗教觀

坦白說,我從前對那些宗教狂熱份子有點鄙視,我覺得他們就是心靈的力量太過脆弱才需要倚靠信仰。我一直認為一個真正強大的人,根本不需要上帝,從尼采的「上帝已死」到今天,我們又改變了什麼?在這本書中有好幾度我差點就要認為作者是信上帝的,但是慢慢的我發現他跟我的宗教觀很類似─我不信上帝或任何神,但是我相信世界有一股強大的力量使一切運作如常,而這一切也即是那股力量本身。像是「生活及悟」這樣的概念,道即在生活中,上帝在生活中,佛陀在生活中,我們不用去求,我們要用自己的生命展示悟,在日常中、在生活中、在傷痛中、在快樂中。作者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宗教─他看待世界的方法,這看法真是與我不謀而合,太神奇了。所以我現在不鄙視任何宗教或是任何狂熱份子,那只是一種個人的選擇,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作者。

文章標籤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石一文《不可或缺的人》由兩個中篇小說組成,第一篇《給獨一無二的人》主角明生雖然出身名門世家,內心卻只想要平凡的生活,與優渥的大家族格格不入。明生不顧家人反對與酒店小姐小薺結婚,婚後小薺卻為了前男友離開明生,此時心碎的明生寄情於工作,也與上司東海小姐越走越近,進而成為知己。在失敗的婚姻、自我的對話以及人生的際遇中,明生漸漸對愛情與「獨一無二的伴侶」有了體悟。第二篇《給無可取代的人》主角美晴是相貌平凡的千金小姐,與交往了一陣子且各方面條件都很優秀的同事水鳥先生訂婚,同時間卻與曾交往過的上司黑木先生舊情復燃,兩個完全不同類型的男人分別撫慰了美晴現實與心靈的需要。

  第一次讀很喜歡這本書的前半部《給獨一無二的人》,那種對真愛的追尋與執著,後來過了幾年重讀了幾遍,更能深刻體會後半部《給無可取代的人》,描述適婚年齡女子面對的困境,尋找真愛彷彿也有時效性,美晴:「我是女人,所以無法那樣想。總之,我個人只想趕快消化結婚這個歷程。雖然不至於對象是誰都好,但水鳥先生在條件上應該無可挑剔吧。即使最後失敗了,好歹也有過結婚的經驗─這是很大的誘因。自己都很受不了這種莫名奇妙的結婚願望,我只想盡快將它趕出我的身體。」「對我們女人來說,結婚這碼事,說穿了就跟惡魔的詛咒沒兩樣。」在愛情與現實之間,誰是表層的配偶,誰又是靈魂的伴侶?結婚是愛情的結果還是一種交代?對自己來說真正無可取代的那個人是誰?

文章標籤

克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